亲爱的弗洛伊德 小说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2012

导演: 约翰·休斯顿

剧情介绍

  最近,在萨特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电影剧本手稿,这便是一九五八年由好莱坞的约翰·哈斯顿导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领衔主演,萨特编剧的二流电影《弗洛伊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手稿没有因为电影的不成功而被萨特毁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剧本进一步了解萨特对弗洛伊德的具体看法如何,特别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应萨特的要求没有打出他的编剧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是出自他老先生的手笔。
  萨特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是他写的呢?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约翰·哈斯顿来找萨特,请他写一部《弗洛伊德》的电影脚本。萨特答应了,先写了一份长达九十五页打印好的提要出来。哈斯顿看了以后认为满意,请他继续写拍摄脚本。可是这个脚本太长,如果要照这个本子拍戏,恐怕要拍上七个小时的电影,一般没有受过严格的智力训练的观众,可就受不了了。第一稿没有通过,哈斯顿请他删改。可改出来的本子依然冗长。哈斯顿要他再改,萨特坚决不答应。最后,要开拍了,萨特无奈只好又改,只是要求在上映时不要打出他的名字。
  这不禁令人奇怪,为什么哈斯顿一开始要找萨特写弗洛伊德呢?他知道,萨特本人对于弗氏及其学说是出名的冷淡,并且根本不承认弗氏的无意识说,至少他认为这个提法不确。他曾提出过自己的一套所谓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用以补充和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错,萨特也曾写过几部剧本,这些剧本也搬上了银幕。但是,他写的剧本,一旦拍成电影就很可能是一大篇哲学演讲式的说教,使一般观众难以接受。然而,哈斯顿却偏要去找他,而他居然答应了。
  尽管萨特不喜欢弗洛伊德,但是,平心而论,这个电影剧本虽然没有吹捧弗氏,倒也不见得有十分的敌意。对两场主要的戏,萨特都花了笔墨和功夫。第一场戏讲的是弗洛伊德在他一生事业的前十年摸索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治疗方法。这十年,弗氏制定了,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是要尽力摆脱他人的影响。萨特描述了正在探索前进道路的弗洛伊德是如何竭力摆脱西奥多·梅勒特、约瑟夫·布鲁诺和讨厌的威廉·弗里斯这些人对他的包围和粗暴干扰。尤其对弗里斯这个人,萨特把他说成是一个魔鬼,而众所周知,这些人都是弗洛伊德的朋友、同事,特别是弗里斯,更是他的亲密朋友。在第二场里,主要表现了一大群患歇斯底里症的女病人,她们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有的获得了痊愈。最后,弗洛伊德还是弗洛伊德,一个步入中年,深感孤独的人,一个没有神,没有父亲的存在主义英雄。总的来说,萨特笔下的弗洛伊德,不仅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科学头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因为不肯承认有弑父心理而深感苦恼的人。同时,弗氏对奥地利的反犹思潮也显得忧心忡忡。在另一方面,弗氏被描绘成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萨特说他有时有点象斯大林。在诊所里,他随时准备为采取最残忍的治疗方法进行辩护,而用最后的成功来证明其善意的初衷。他对那些维也纳的中产阶级死硬派进行报复,揭他们的丑,这一点似乎也表明了萨特本人对法国资产阶,级的仇恨心理。
  上述这些,当然在拍电影时都被删掉了,所以这个剧本就更值得一读。目前这个剧本已被译成英文,其中收入了萨特写的第一稿全文和第二稿的部分场景。全剧分三幕,每组镜头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自我创造,无疑,这也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精神分析的改造。对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疗法无论是喜欢还是嘲笑,从来还没有人象萨特这样把它写成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剧本。

评论:

  • 夕尔容 5小时前 :

    因为网速卡而看了无数遍的开头,以至于已经可以默背下分镜。过了很久回味起来,都能记起这个沉默、冷冽、利落的开篇。

  • 尧腾 9小时前 :

    在不朽诗篇里与时同长

  • 员梓露 5小时前 :

    2022年,在曾经喧闹的上海居家33天,也是一种Nomadland

  • 尧平蓝 0小时前 :

    3.5星吧。感觉有点碎。最打动我的竟然是最后的一句“See you down the road."

  • 公孙香梅 2小时前 :

    完全是我本人的状态:兢兢业业地工作,温温柔柔地待人,但永远只想一个人涉足荒野,面对巨浪,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想要。

  • 别运菱 2小时前 :

    考试和准备下一场考试的学生

  • 凡辰 7小时前 :

    一个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很不错。有时让我想起瓦尔达。不过把丧亲之痛与寻求自由的人生态度混在一起谈,有些重心不明确。

  • 别运菱 3小时前 :

    感情落脚点被角色直接讲出来,这很扣分。。剪辑节奏重复,每个段落卡点很准,配乐也是。。印象最深的是亚马逊的巨型仓库

  • 彩优 9小时前 :

    纪录片不是文艺电影。Nomadland是从nomad游民来的,翻译成无依之地,文艺到完全错误,女主强调:我不是homeless,只是houseless——我不是没有home家(依),我只是没有house房子,房子不是家,不是依,我有所恋,所以有所依。这文艺腔显然从《老无所依》来,但跟《老无所依》比,真的好意思夸这电影好么?前面大半段弗兰西斯用影后演技建立起来的贫苦形象忽然大段引用莎士比亚开导小年轻,搞不懂这电影到底要以小见大反映社会还是悲悯地讲述一个找别扭的失败女性,这两者单拍都是好的,可混在一起,那就成了荒谬的调和矛盾,始终找别扭是讨厌但伟大的,可因为有一群人这样、有体制原因这样,女主变成了纯粹的zuo——为什么要这样找别扭?而体制困境因为有找别扭的人变得不再冷漠刻毒,是你要找别扭啊!赖谁

  • 明秋柔 9小时前 :

    夏天匆匆离去毫不停顿

  • 巧春梅 1小时前 :

    坚定自己要走的路,别总患得患失,仅此而已。

  • 卫晓东 0小时前 :

    4.5 在路上,只因仍活在回忆里。没有爱得深沉,不会四海为家。

  • 买承恩 7小时前 :

    他们嘴上说vanlife是因为“喜欢自由和亲近大自然”,但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伤痛、绝症、贫穷,孤独,自己怎么会被迫上路。从头到尾都狠狠共情住了,看到了无子女的孤独老年,还有女主可以和遇到的每个人都友好相处,却又深知自己不属于这里、无法扎根的那种疏离感。视听语言和剧本都干净,工整,诗意,绝美

  • 戎弘丽 1小时前 :

    被悲伤孤独抽离后的私人救赎之旅。沿路的同类,兀自的山峦,远方的冷空气。回忆也许美,可是正在飞走对不对。

  • 凌莲 9小时前 :

    It's like I want to go through that time and have the feelings you gave me

  • 全山菡 9小时前 :

    1.新游牧群体

  • 堂安春 9小时前 :

    Stunningly beautiful

  • 卫华哲 0小时前 :

    #生肉食用#费恩走过的其实也就是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有时喧嚣多数孤寂,望穿无际的荒凉背后,仍有暖暖的阳光洒在远山之上。没有太多起伏,没有太多意外,但也从来没想过放弃。这种生活是否可以主导自己的自由和骄傲,是被迫选择还是心甘情愿,辛酸与无奈背后或许也还藏着一些浪漫与乐观。。

  • 凭向槐 5小时前 :

    吟游诗人。see you down the road.

  • 初康 6小时前 :

    每一种生活方式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